健康科普大篷车丨心脏骤停人生并非只能画上句号 看重症高压氧治疗如何涅槃重生
2025-04-22 17:32高压氧科
2月17日,正值新年合家团聚之际,一次看似平常的受凉感冒后,患者出现咽痛,持续不缓解,遂就诊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就诊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评估心脏骤停、呼吸抑制,急诊科医务人员迅速为其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将患者转入ICU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积极抢救治疗。
诊断显示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重度ARDS。经急诊科医务人员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任然处于意识深昏迷状态,自主呼吸和循环不能维持
在患者生命悬于一线之际,重症高压氧治疗成为了最后的希望。2月24日,患者开始接受重症高压氧治疗,旨在挽救脑功能。经过数日的治疗,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最终在2月28日成功脱机拔管。
3月3日,患者转出ICU,进入神经内科病房。在那里,他继续接受高压氧治疗,意识逐渐恢复。到3月20日,患者转至康复科,继续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15次治疗后,患者的意识完全清楚,四肢肌力逐渐恢复。
50余个日夜,遵医二附院医务人员坚守,50余个日夜家属不离不弃的爱与关怀,换回了患者的涅槃重生。医学没有奇迹,有的只是“敬畏生命、永不言弃”的医学精神。
科普连接:
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由于脑组织供氧不足和/或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脑损伤,常见于新生儿(如围产期窒息)或成人(如心脏骤停、严重低血压、窒息(如溺水、噎食)、一氧化碳中毒、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等)。 缺血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葡萄糖和氧缺乏,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引发酸中毒和细胞死亡。缺氧氧供应不足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耗竭,钠钾泵失灵,细胞水肿;恢复血流后再灌注损伤,自由基爆发、钙超载、炎症反应加剧继发性损伤; 脑缺氧-脑水肿之间恶性循环,脑损伤进行性加重。急性期:意识障碍(昏迷)、癫痫发作、肌阵挛、去大脑强直。恢复期: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处于植物状态。早期脑保护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低脑氧耗、、最大限度促进脑损伤修复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高压氧治疗是目前改善缺氧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吸氧方式,治疗的作用广泛而独特;尤其是重症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危重症患者早期脑复苏治疗作用更加显著:
1.高压氧治疗下组织血氧分压升高,血氧含量增加, 增强了大脑氧代谢,增加葡萄糖利用率和磷酸腺苷生成,使网状系统和脑干部位血供充足,改善垂体、边缘系统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失调的大脑皮质的生理活动,提高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兴奋性有效促醒。
2.高压氧能改善心肌缺血与心脏功能,提高心排出量,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减轻脑损伤促使缺血脑细胞功能恢复。
3.缩血管作用可以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打破脑缺氧-脑水肿恶性循环;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有害物质的代谢。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4年率先成立贵州省首台重症高压氧舱;高压氧科杨莉主治医师曾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沙湘雅医学院高压氧科进修、学习,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先进的治疗技术,以及二附院重症团队的精准治疗已成功唤醒多位昏迷患者。
杨莉,女,中共党员,主治医师
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高压氧科全国专业组委员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
贵州省遵义市高压氧质控中心委员
主要从事神经重症医学、高压氧医学工作,擅长神经专科危重症患者的诊治、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重症高压氧治疗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脑复苏的应用以及高压氧临床应用。
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周末、法定假日休息)
门诊地点:高压氧科候诊大厅
咨询电话:0851-27536096
0851-27536097
开舱时间:每周一至周五(周末、法定假日休息)
第一舱08:30-10:20
第二舱12:00-13:50
第三舱14:3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