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呼吸内科: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与患者同“呼吸”

2023-01-08 13:43党委办公室

“来患者了,快准备接一下。”1月8日上午11时,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符丹丹在病区查看患者时接到通知,又有一位急诊患者将收入科室治疗,她立即指挥科内医护做好迎接准备。这天上午,病区的大门一次次被推开,患者不断被送进这里。

“医院科室都变成呼吸科”,是当前医院为应对疫情严峻考验而作出的调整。

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迅速攀升,前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幅增加,急诊日总诊治人次从100余人次增至400余人次。同时,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要求符合条件的急诊患者尽快入院治疗。

“床位、医疗设备以及人员力量等多个环节都面临着压力。”符丹丹坦言,救治床位有限是最先要面对的问题。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打破了专科和病区单元界限,全院统筹扩容救治资源,除妇产科、儿科以外,医院其他科室都迅速调整开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床位紧张。

随着重症病人增多,解决医疗设备紧缺也迫在眉睫。“现在第一波感染高峰基本过去,重症高峰已经到来,所以急诊就医待住院患者明显增多。”符丹丹介绍,前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里,大部分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其中的危重症患者将优先被收治进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自2023年元旦节以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区已饱和,原有44张核定床位已紧急扩容至近70张,原本的6张重症床位也增加到了10张。

新冠感染重症患者通常需要呼吸支持治疗,因此相关设备需求随之增加。“比如呼吸机等重要设备,科室原本只有10台,很难满足救治需要。”符丹丹介绍,医院近期已在全院动态调配,呼吸机已增加到24台。

“和上个月比,现在情况好多了。”看着病房忙碌却有序的景象,符丹丹不禁感慨。

12月中上旬,呼吸内科多位医护人员相继因感染新冠病毒倒下。“以前排班可以排一个月的班,现在只能当日排班,经常早晨接到好几个同事的电话,说是病倒了,实在是爬不起来了。”符丹丹回忆,人员力量最薄弱时,整个科室只有5名医生、10名护士还能坚持上岗,负责50多位患者的治疗护理。面对当时的情景,符丹丹倍感压力。

“没别的办法,只能坚持。”抱着这样的念头,医生每人24小时轮番上阵,如此坚持了至少两周。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期间符丹丹也曾出现了40℃高热症状,她知道,她不能休息、不能倒下,她要是倒下就真没人了,病房的病人怎么办?在使用药物后她仍坚守在岗位上,继续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而在二附院的每个科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参加将军山医院筹建和运行的呼吸内科护士长王燕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简单概括就时病人多、病情重、工作量大。“抢救多,气管插管的病人多,护理要求更高。”医生护士每天上班都超过12小时,不过,工作虽然忙碌且强度高,但家人的支持和病人的理解也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在此,有20多年呼吸内科工作经历的符丹丹提醒各位市民朋友,尤其是家中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老人,这类高危人群感染新冠后,一定要关注阳后的第二周,如出现反复发烧、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基础病加重等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有的患者是拖延至呼吸困难才就医,这时极有可能已是白肺状态,会给救治工作带来更多困难。

“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过去。”符丹丹这样说到。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