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抢春光 跑出战“疫”加速度 ——遵医二附院打赢“两场战役”工作纪实

2020-04-13 00:00遵义日报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牢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初心使命,坚决扛起定点救治、援鄂援筑、口岸防控等重任,根据群众医疗需求实际,早谋划、早部署,率先启动了一系列科学推进复工复产的策略,逐步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在特殊时期积极解决群众健康问题,坚决抢回疫情造成的损失,各项业务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开拓了一条在疫情夹缝中保健康、求生存的科学道路。

  早一分钟建起防线,阻击疫情就多一分主动。

  遵医二附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安排有关工作。1月23日,医院党委一声令下,全院职工逆行而上,退掉定好的机票,放弃憧憬已久的团圆,毅然决然从途中折返,毫不畏惧投身病毒肆虐的前沿阵地,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

  这是一场冲锋战——抽调骨干医护组成多梯队的防治团队,扎实开展防护服穿脱、呼吸机使用、咽拭子采集等技能培训,锻造了一支本领过硬的队伍;1天内改建发热门诊,扩建隔离留观病房至20间,坚决落实“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应观尽观”要求,截至4月1日累计收治发热患者1257人,送检核酸1252份,累计留观289人。

  这是一场立体战——所有在岗职工主动请战援鄂,前后3次共派出支援湖北武汉、鄂州、贵阳将军山医护、管理人员41名,并实现全院医务人员零感染。

  这是一场协同战——对疫情,严防死守,坚决阻断;对患者,尽己所能,毫无保留;对内,上下一心,筹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行政人员全员参与服务导诊;对外,与政府各体系并肩作战,定点救治联防联控,并在仅有少量储备物资的前提下,不仅满足全院供给,还节约出大量物资支援遵医附院、市一医、市四医以及鄂州市中心医院……

  守好一扇“门” 护好一座城

  1月24日,正值除夕,介入血液内科90后护士代美离开未满1岁的孩子,在父母、爱人的支持下,毅然投身于新舟机场出入境检疫工作。

  “我们主要负责旅客信息登记和健康筛查,弄清他们是否有发热、咳嗽和其他不适情况。”代美告诉记者,前期医院共派驻了4人值守机场,两人一班轮流进行。作为疫情期间遵义的“守门人”,她们的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在机场的工作时间,通常由航班时间决定,航班几点到,她们就几点开始工作。代美每日伴着晨光出发,踏着月色回家,工作时间有时长达18小时,平均每日检疫旅客近3000人次。

  “战场也许不一样,但战斗都是一样的,虽然不是军人,但坚决服从命令,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对代美而言,虽然写下请战书的她没能去湖北,但能为遵义守好大门也非常重要。因为穿着防护服,代美只能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天下来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全身湿透、精疲力尽,“不过正因为有这层厚厚的防护服,里面再多穿点衣服,过年那几天不能开空调也感觉没这么冷。”代美乐观地说。

  3月4日,因为工作调整,代美回到了原岗位继续奋战。新的“战友”接替她,继续为遵义站好第一道关口。

  据悉,新舟机场是我市疫情防控“重点口岸外防输入”战略的主战场,遵医二附院则肩负着机场返遵人员全流程检疫工作,截至4月2日累计检疫12万人次。

  但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日益严峻和武汉解封,“外防输入”依旧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效,遵医二附院仍会继续坚守,严把关口,做到尽锐出战、守土尽责,用使命和担当打响防控疫情输入的攻坚战,守好黔北大门的健康防线。

  与时间赛跑 守护群众健康

  作为去年3月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建医院,这次疫情,不仅是对全国卫生系统的一次大考,更是对遵医二附院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及群众就医需求的日益增加,早日恢复诊疗服务,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驱。

  2月5日,院党委召开会议,综合研判当下疫情已趋于稳定,结合院情,贴合民情,作出了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同步推进的决策。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2月上旬,该院在区域内率先启动复工复产,有效保障患者健康,为区域生产复苏保驾护航。

  2月6日,占全市放疗服务能力80%的两台直线加速器开机运行,几天内300余名肿瘤患者得到及时治疗;2月9日,医院全面复工。

  门诊门前等候的病人开始按序排队,扫描健康码,测量体温,就诊量快速飙升;血液透析中心火力全开,2月份开展血液净化400余人次,充分保障尿毒症患者生命安全;到深夜,各手术间总是灯火通明,一盏盏无影灯下,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护士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手术,解除患者病痛……

  “我们在大后方,就要为上前线的战友守好阵地。”在采访时,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雪峰的一句“天气回暖,我也不敢脱掉毛衣,害怕自己感冒了就不能为病人诊疗。”让记者心生敬畏。

  据了解,胃肠外科不仅平诊多、急诊多,限期的手术也很多。而在此次援鄂医疗队员中就有一名胃肠外科的医生,人手虽然减少了,但病人不能耽误,剩下的6名医生平均每天每人看诊近50余人次,手术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常常下了门诊,晚上又加班加点为病人做手术,凌晨时分好不容易回家休息,半夜一个电话又匆忙赶去急诊。仅今年3月,杨雪峰就做了大小手术近160台,其中最长一台手术耗时8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杨雪峰已不记得持续了多久,但他却依然坚定无悔地说:“用我们的健康指数换来患者的幸福指数,值!”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全院人员的团结奋战下,通过“分级分区分类”,遵医二附院做到了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治疗有延续、一般患者就医有渠道。

  据统计,今年3月份医院各项业务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门诊量达上年同期的1.78倍,出院人次达上年同期2.47倍,有力地将耽搁的时间和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夺了回来。

  健康体检 让企业复工复产吃下“定心丸”

  春来复工忙。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那么复工复产则是大考中一张重要考卷。

  2月16日,全国疫情形势呈现积极变化,帮助企业进行健康筛查,让企业安心投入生产成了该院的一个新课题。在主动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对接后,遵医二附院制定了本区域外来务工人员新冠肺炎体检筛查方案,再次作为区域唯一定点机构承担起筛查任务。

  2月17日,体检科“重启”。

  “我们会通过问卷掌握复工复产人员近14天的活动轨迹和体温状况等,安排好来院的体检流程,再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必要时再进行核酸检测。”体检科副主任医师程友静介绍,这些基础检查,都是为复工复产提供健康保障,体检报告将在24小时内出具,为企业复工复产加速。

  为保障疫情期间体检安全,减少人员聚集,企业和个人均可通过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的方式,分时段、分批次进行健康体检,如果相关企业或单位有特殊情况,体检科还能进行上门服务,目前已为2家单位提供该服务。

  据程友静介绍,尽管体检科在疫情前期停止服务,但科室成员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主动请缨,增援其他科室和防疫岗位。曾有17年呼吸科工作经验的程友静也参与发热门诊相关工作。

  在接到复工复产体检工作通知后,体检科人员迅速响应,回归岗位,严密部署,确保复工复产体检工作的有序进行。截至3月23日,随着复工复产体检工作的阶段性结束,医院已开具复工证明1446份,让区域企业复工复产吃下了“定心丸”。

  冬去春已来,枝头吐新绿。回顾这段历程,遵医二附院始终提前备战,精准研判,率先部署,转被动为主动;上下一心,一人多岗,服务大局,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时间,业务复苏,成效显著,化危机为生机。在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的同时,瞄准长远,打好了复工复产“主动仗”,实现了由“暂停键”向“启动键”再到“加速键”的顺利切换。

  正如院党委书记舒涛所说,这次疫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队伍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迸发出的活力与精气神,也将院党委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凝聚力、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的文化向心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遵医二附院未来发展汲取了不断前行的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一个个捷报,正随着春天的脚步传来……

 1586745543(1).png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